杭州数字人公司是未来帮手还是智商税?
时间: 2025-03-26
返回
最近刷短视频总能看到些稀奇事:银行客服小姐姐在直播间24小时不休息答疑,医院挂号窗口的"医生"能同时接待十个患者,连去世多年的明星都能开演唱会。这些看着像科幻电影的场景,背后都藏着同一个秘密武器——杭州数字人公司。
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,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技术,到底能给咱老百姓生活带来啥改变?市面上那些卖课的、搞培训的,是真风口还是割韭菜?
先打个比方,AI数字人就像给真人造了个"电子双胞胎"。去年老王去银行办贷款,发现柜台里坐着的理财经理有点不对劲——说话时嘴角弧度永远标准,眼珠子转动的节奏都像计算过。后来才知道,这是银行新上岗的AI数字人,已经能处理80%的常规业务。
这种数字人的制作过程有点像拍电影+搞科研的结合体。技术人员先找个真人当模板,用几十个摄像头360度无死角拍摄,记录下每个表情细节。接着往"脑子"里灌知识:把产品手册、服务话术、应急方案统统变成数据。最后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,让这个"电子人"能听懂方言、看懂表情、甚至感知情绪变化。
现在主流的AI数字人分三大类:
服务型:银行、政务大厅里那些不知疲倦的"打工人"
创作型:能写文案、做设计、编曲子的"多面手"
娱乐型:直播间里唱跳全能的虚拟主播